那个周六下午三点半,我正在公园枫树下的长椅上打盹。阳光透过叶缝在我背上织出光斑,空气里有新割青草的味道——直到小明气喘吁吁跑过来,运动鞋带都松了。

"快醒醒!我的深蓝色卡包不见了,里面有学生证和刚充了300块的饭卡..."他蹲下来时,我看见他卫衣袖口蹭着泥土,应该是翻过灌木丛了。
| 物品名称 | 尺寸 | 特殊标记 |
| 卡包 | 10×7cm | 右下角贴着小黄鸭贴纸 |
| 学生证 | 8.5×5.4cm | 照片是扎双马尾的证件照 |
我伸了个猫式懒腰,让阳光顺着毛发流进身体。这个能力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:
踩着鹅卵石走到喷泉旁,我把左耳转向东南方——那里传来三个不同频率的电子卡芯片信号。突然,东侧梧桐树下的某块地砖反射出异常光斑,像被什么遮挡后又折射出的图案。
压低身子靠近可疑区域时,我发出人类听不到的18kHz高频音。当声波撞到卡包的塑料外壳,反馈回来的震动在右前爪形成微麻感——就像踩着开了震动的手机。
扒开几片枯叶,果然看见卡包卡在排水沟的铁栅栏间。但问题来了:沟深约30cm,小明的手根本够不到。
| 地表 | 落叶层5cm |
| 中层 | 混凝土沟壁 |
| 底部 | 金属栅栏间距2cm |
我调整呼吸节奏,让瞳孔缩成细线。聚焦在卡包上的阳光逐渐形成直径3cm的光斑,塑料材质开始升温软化。这时候必须控制精准——温度太高会烧坏证件,太低又无法改变形状。
当学生证被上升的热气流托出沟渠时,小明正拿着刚买的烤肠回来。证件不偏不倚落在他运动鞋上,卡包则用尾巴卷着枯树枝勾了上来。
三天后的傍晚,公园管理处在失物招领栏贴出告示:「寻找协助找回证件的橘白花纹猫咪,市民王先生愿赠送全年高级猫粮」。原来当时有位摄影爱好者正用长焦镜头拍鸟,无意间记录下了整个过程。
现在每到晴天下午,总能看到我的专属猫碗里装着不同口味的冻干。小明偷偷往项圈上系了个银色小铃铛,说是根据《动物行为辅助装置设计》(张立华,2021)里说的定位装置改装的——虽然我觉得他就是想听叮当声。
2025-11-25 19:53:06
2025-11-22 16:42:47
2025-11-22 15:08:02
2025-11-19 11:51:10
2025-11-19 08:38:16
2025-11-17 14:41:38
2025-11-17 10:12:55
2025-11-12 16:06: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