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图1
背景图2
背景图3
背景图4
背景图5

张津铭:从山里娃到乡村教育创新者

游戏资讯 编辑: 日期:2025-07-25 08:10:47 0人浏览

说起张津铭这个名字,可能很多人会愣一下:"这人是谁?"但要是提到2018年刷屏朋友圈的"悬崖小学改建计划",或是去年登上央视的"乡村教师支持系统",你八成会拍大腿:"原来是他啊!"

张津铭:从山里娃到乡村教育创新者

从山里娃到大学生

1985年春天,张津铭出生在四川凉山一个叫马洛村的寨子。家里三兄妹,他是老大。父亲在矿上打工,母亲背着竹篓翻山越岭卖山货。村里唯一的老师老李头至今记得:"津铭那娃儿,下雨天光着脚走两小时山路来上课,怀里揣着冷洋芋当午饭。"

  • 1997年:以全乡第一成绩考入县初中
  • 2000年:母亲病重,辍学半年在工地搬砖
  • 2003年: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考入西南师范大学

教书匠的十八般武艺

2007年毕业时,张津铭做了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——回老家当老师。县教育局王主任回忆:"当时我们给他留了重点中学的编制,小伙子愣是不要,非要回村小。"

时间身份主要工作
2007-2010马洛村小学教师一人包揽语文、数学、体育教学
2011-2015乡中心校副校长推动"走教制度"覆盖7个教学点
2016至今教育公益组织创始人开发在线教师培训平台

那些年他干过的"傻事"

村里人都说张老师有股"倔劲儿"。2013年冬天,他为了留住新分来的英语老师,硬是每周翻山给人家送自家腌的腊肉。同事老刘笑他:"人家是95后小姑娘,哪吃得惯这个?"没想到这招真管用,那位老师一留就是五年。

教育创新的三次尝试

张津铭常说:"山里娃缺的不是聪明劲儿,是看世界的窗户。"这些年他带着团队折腾了不少新鲜事:

  • 把VR眼镜带进课堂,让孩子们"走"进故宫
  • 开发"方言版"教学视频,解决低年级学生听不懂普通话的问题
  • 在海拔3000米的村小搞起"星空观测课"

去年教师节,他收到个特别礼物——当年教过的学生阿依,如今成了他的同事。这姑娘在朋友圈写道:"张老师就像山里常见的毛竹,看着长得慢,底下根扎得深。"

生活里的另一面

别看张津铭在讲台上口若悬河,私下里却是个"社交恐惧症患者"。他媳妇儿吐槽:"结婚十年,没见他穿过正装。去北京领奖都是运动裤配皮鞋,还说这是'乡村教师时尚'。"

不过这位"土味教育家"也有浪漫的时候。去年疫情期间,他给隔离中的学生写了300多封亲笔信,每封都画着卡通笑脸。学生家长说:"娃儿们把信当宝贝,专门用月饼盒装着。"

未来还在路上

最近见到张津铭是在成都飞往昆明的航班上,他正要去参加少数民族教育论坛。四十岁的人两鬓已经斑白,但说起正在筹备的"乡村教师故事馆",眼睛还是亮得像二十年前那个冒雨上课的少年。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