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底,我带队处理了职业生涯最棘手的任务——青石崖隧道塌方事故。78名工人被困,暴雨导致二次滑坡,通讯全断。现在裤腿上还沾着泥巴的老张拍着我肩膀说:"头儿,下次能不能选个晴天救人?"我苦笑着灌了口凉透的咖啡,这场仗赢得实在惊险。

凌晨3点接到警报时,我正在给女儿修玩具火车。看到监控画面里扭曲的钢筋,我知道这辆"火车"必须准时发车。套上作战靴的瞬间,大脑自动开启"清单模式":
抵达时雨点砸得人脸疼,我扯着嗓子吼出规矩:"所有汇报必须3秒说清重点!"这不是耍威风,去年清水河矿难就吃过信息滞后的亏。副队老陈默契地竖起三根手指,带着侦察组消失在雨幕里。
| 风险类型 | 应对措施 | 责任人 |
| 山体二次滑坡 | 布置激光位移监测仪 | 地质组老王 |
| 隧道内缺氧 | 架设通风管道+氧气瓶储备 | 医疗队小周 |
| 救援通道塌陷 | 每20分钟结构安全检查 | 工程组大刘 |
看着物资清单倒吸冷气:5台挖掘机要负责3个作业面,生命探测仪只有2台能用。这时候得学游戏里的贪吃蛇——让关键资源流动起来。
发现西侧通道时,对讲机里传来争吵:"东面发现生命迹象!""可我们设备都在西边!"我抓起巧克力掰成两半,半块塞给技术员:"让无人机带着热成像仪去东面确认,其他人继续向西掘进。"
暴雨第18小时,新来的小李突然腿软——他连续作业9小时没吃东西。我摸出备用的能量胶塞给他:"救援不是马拉松,要学会给自己补给。"
最惊险的是打通最后3米时,碎石哗啦啦往下掉。我抢过老陈手里的支护板:"带人后撤20米!"自己顶着板子感受震动频率,直到确定是安全震动才摆手示意继续。
第一个工人被拖出来时,医疗组要冲上去,被我拦住:"先拍照记录原始位置!"这不是冷血,坍塌事故的责任认定往往就靠这些细节。
第47小时,最后一名被困者抬出时,我的战术手表震动报警——心率飙到140。瘫坐在泥地里,看着年轻队员又哭又笑地拥抱,忽然想起女儿那个坏掉的火车玩具。摸出手机下单新的,备注上写着:"迟到的生日礼物,爸爸这次没爽约。"
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,山风吹来方便面的味道。远处炊事班的老马举着大勺喊:"队长!给你留了最后半根火腿肠!"我撑着膝盖站起来,作战服上的泥浆结成硬块,随着动作扑簌簌往下掉。
2025-11-11 13:51:03
2025-11-11 13:22:14
2025-11-09 12:58:29
2025-11-09 08:12:35
2025-11-08 09:51:43
2025-11-07 10:01:39
2025-11-03 13:49:54
2025-10-28 12:02: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