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接触南通长牌那会儿,我在牌桌上闹过不少笑话——把"文钱"当"索子"打,胡牌时少算一个搭子。现在摸爬滚打三年多,给大伙儿说说我的心得。
这副牌有120张,分三大家族:
特殊牌型 | 组成方式 |
喜儿 | 3张相同数字的三门牌 |
清一色 | 全部同花色 |
混一色 | 同花色+字牌 |
记得去年和隔壁王叔打牌,他拿着四个红中硬说能胡,结果闹了个大红脸。正宗胡法就三种:
第一次见"飘胡"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——手里三个红中,上家刚打第四张,对家就推牌说飘胡。重点来了:
去年参加本地联赛时,我发现高手们都有个共同习惯——摸牌时手指会在牌面多停留0.5秒。后来才明白这是在用触觉记牌。
刚开始玩那会儿,我总像刚学会游泳的旱鸭子,手忙脚乱。这几个技巧能救命:
上个月和茶楼张大爷对局,他听3、6、9条三门,最后自摸6条。好牌手听牌都讲究:
听牌类型 | 建议时机 |
单吊将 | 中盘后期 |
双面听 | 牌过十巡 |
三面听 | 有安全牌时 |
有次我拿清一色牌型,结果下家连着三圈打条子,吓得我赶紧拆牌。防守要点:
有回看李老爷子打牌,他能在洗牌时用手指记住三张关键牌的位置。虽不提倡记牌,但训练方法值得学:
牌型 | 底分 | 倍数 |
平胡 | 1 | ×2 |
碰碰胡 | 2 | ×4 |
清一色 | 4 | ×8 |
新手时期我攒了满肚子疑问,有次抓着茶馆老板问了半小时。这里整理最常见的:
上周见两牌友为是否允许回头碰争得面红耳赤。记住三个原则:
窗外的麻雀又在电线杆上多嘴,牌桌上的故事永远讲不完。下次去文化宫打牌,记得带把折扇——不是耍帅,是拿来遮住不自觉上扬的嘴角。
2025-09-13 08:30:15
2025-09-13 08:11:06
2025-09-12 17:42:46
2025-09-12 08:57:34
2025-09-11 23:44:13
2025-09-11 23:39:13
2025-09-11 23:18:38
2025-09-11 21:06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