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半,我第28次调整参宿七的星环倾斜角度。屏幕右下角的「宇宙稳定度」从89%跳成绿色92%,终于能赶在咖啡凉透前按下「生成」按钮。当第一束虚拟星光刺破混沌的暗物质云,我知道这个由237颗行星、14个智慧文明组成的宇宙,即将开始它万亿年的命运流转。

打开《来!捏个宇宙》的瞬间,我总想起小时候玩橡皮泥的触感。初始界面像块温热的星云团,鼠标划过的轨迹会留下彩虹色粒子流。按住shift键在虚空里画个圆,就得到颗直径6700公里的原始行星胚胎。
| 地核活跃度 | 0-100%熔岩覆盖率 |
| 大气配方 | 氮78%+氧21%是经典款 |
| 重力系数 | 1.0G最稳妥 |
| 自转速度 | 超过25h/圈会引发气候灾难 |
按住ctrl+鼠标滚轮,能放大到地表级视角。上周我在类地行星「青屿」上刻了片蝴蝶状大陆,用侵蚀算法模拟出800万年的地质演变。当第一滴虚拟雨落在中央山脉时,那些我随手设置的三叶虫突然开始朝内陆迁徙。
在设置好第14颗恒星的金属丰度后,系统弹出了橙色提示:「检测到碳基生命萌芽」。我的蘑菇人文明刚学会用孢子文字,就在赤道雨林里建起螺旋状城市。他们给母星起的名字发音类似「咕噜姆」,在游戏内置的《星际语言学手册》里评分A+。
有次我故意在相邻行星放置两个敌对文明。当他们的飞船在柯伊伯带相遇时,系统突然生成了新的外交协议模板——原来AI学会了自主发明「中立贸易区」概念。
游戏允许导入现实中的天文数据。上周我把哈勃望远镜拍到的蟹状星云导入,结果触发了隐藏剧情:一群虚拟外星考古学家开始研究这个「上古遗迹」,还发表了篇《论宇宙重叠现象的十四种可能》。
| 参数彩蛋 | 触发效果 |
|---|---|
| 设置光速为30m/s | 文明会发明超立方体通信 |
| 加入5%暗能量波动 | 随机出现时空裂缝 |
| 强核力调低15% | 诞生透明金属文明 |
在跨宇宙服务器里,我见过用纯声音频率交流的振动星人,还有把黑洞当储蓄罐的熵商文明。有个叫「量子咸鱼」的玩家,他设计的宇宙永远处于春节状态,所有超新星爆炸都会变成烟花形态。
现在我的星图里躺着六个完整星系,最近正在调试时间流速控制器。当现实世界过去十分钟,「青屿」上的蘑菇人可能已经发明曲率引擎。他们的科学家正在争论某个宇宙常数——那其实是我上周手滑输错的参数。
有天深夜保存游戏时,厨房冰箱突然嗡嗡作响。显示器的蓝光映在玻璃门上,恍惚间像极了某个陌生星系的星云图。也许在某个玩家的宇宙里,我正站在像素构成的厨房中,思考要不要给冰箱里的酸奶文明添加保质期设定。
2025-10-29 10:53:44
2025-10-27 09:43:16
2025-10-27 08:29:58
2025-10-24 11:07:20
2025-10-24 10:49:10
2025-10-24 09:21:05
2025-10-24 08:57:19
2025-10-23 08:44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