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"暴虐"这个词,有人说某部电影剧情太暴虐,有人吐槽上司管理方式暴虐。究竟什么是暴虐?今天我们就用接地气的方式聊聊这个话题。
暴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《汉书·食货志》,原指统治者过度使用暴力。现代词典解释是"残酷凶恶,任意妄为"。就像邻居家熊孩子把你种了三年的多肉拔光还哈哈大笑,这种明知会造成伤害却故意为之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暴虐表现。
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希·弗洛姆在《人类的破坏性剖析》中提到,暴虐行为往往源于控制欲缺失补偿。比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撕作业本,表面是管教,实则是通过破坏来获得掌控感。
行为类型 | 正常管教 | 暴虐行为 |
动机 | 纠正错误 | 发泄情绪 |
手段 | 讲道理/合理惩罚 | 人格侮辱/过度惩罚 |
结果 | 认知提升 | 心理创伤 |
我闺蜜上个月辞职,原因是部门主管每天要检查员工手机电量——说是防止上班摸鱼。这种打着管理旗号的过度控制,就是职场暴虐的典型。
去年某网红餐厅被曝后厨卫生差,老板的解决方式是让员工集体下跪道歉。这种通过羞辱来维持权威的做法,在服务行业尤其常见。
场景 | 合理要求 | 暴虐表现 |
教育 | 课后补习 | 当众嘲讽成绩 |
职场 | 绩效考核 | 人身攻击式批评 |
婚恋 | 关心行踪 | 24小时视频监控 |
《权力与服从》这本书里有个实验很有意思:普通人被要求对陌生人施加电击时,62%的人会因权威要求而持续加码。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面对暴虐选择沉默——习惯性服从就像温水煮青蛙。
朋友小张去年遇到租房暴虐,房东不仅扣押金还要告他弄坏20年前的旧家具。他做了三件事:①保留所有聊天记录 ②联系住建部门 ③在社交媒体如实陈述。三个月后房东主动和解。
应对方式 | 有效指数 | 适用场景 |
立即反抗 | ★★☆ | 突发人身伤害 |
收集证据 | ★★★★ | 长期精神压迫 |
心理疏导 | ★★★☆ | 已产生创伤 |
记得小区里有位钢琴老师,学生弹错音就用力拍打琴键。后来有位家长默默放了本《非暴力沟通》在琴架上,现在她的教学方式温柔了许多。改变也许缓慢,但每个微小抵抗都在松动暴虐的根基。
窗外的快递小哥正在轻声核对收货人信息,楼下早餐店老板多送了个茶叶蛋给赶时间的上班族。这些寻常的善意,或许就是对抗暴虐的最好疫苗。
2025-09-11 20:47:26
2025-09-11 20:15:18
2025-09-05 13:35:55
2025-09-05 11:34:10
2025-09-05 09:28:41
2025-09-03 17:54:14
2025-09-03 10:23:21
2025-09-02 13:33:17